氯化鉀想漲,但任重而道遠。近期市場陸續出現了一些被認為可能是利好的消息,咱們就來挨個聊聊。(順序不分先后,想到哪聊到哪)
印度大合同簽了,422美元/噸到岸。近些年印度、中國多數時候是前后腳與國際主要供應商簽訂海運進口大合同的,且價格也基本一致,有差距也極小。因此,一些聲音指出印度大合同對國內價格將起到利好支撐。首先,習慣是有這么個習慣,但是并不確定,再往前一些年看,兩國大合同的價差還是要大一些的,不管怎么說進口規模和自給能力是有著實質性差別的;其次,就算是近些年也時有例外,印度簽了咱們未必會簽,而且印度這一次明顯是個過渡性的合同,或許就是"心里有數",等咱們簽了個更低的價格他好再跟;最后,國際價格走勢暫時還沒有改變,印度大合同簽訂后,巴西、東南亞市場的現貨價格仍有小幅回落,按照其最新價格以及歷年來我國大合同與同期現貨市場價格比較的經驗,現在我們若談已經可以壓低到390-400美元/噸,這已較明顯低于印度的422美元/噸。
因為虧損嚴重,進口要減量。港口本來就可能要等大合同了,又傳陸運的傳統邊貿和中歐班列兩塊都要暫停,若真如此,氯化鉀的供應的確是要出問題的,對價格將形成支撐。但是現在說這些稍微早了點:首先,現有的庫存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而后期又到了氯化鉀需求淡季,所以先不說到底減不減、減多少,就算是減了也未必能起到很大的支撐;其次,啥傳聞都有,也不光是減量的傳聞,也有會繼續進的傳聞,這個暫時還不是很確定,但至少從一些大型進口商的表態來看,他們還是會以國家利益為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踐行使命,繼續加大鉀肥的資源獲取力度,將鉀肥的保障供給和確保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
不過氯化鉀虧損這事的的確確是很嚴重的,需要重視起來,畢竟企業虧死了誰來保供呢?月度進口數量的適當調整是可以的,只要在能保證之后還隨時能增量并保證國內供應的前提下即可。說到這里可以看出目前的鉀肥進口制度是有著其優越性的,對價格的把握以及對持續進口的保證都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不過還缺少一些輔助的機制,比如信息的適度公開、再比如國內銷售價格與進口成本出現過度偏離時的預警和協調。同樣的情況還有鉀肥國儲,部分細節也可以繼續完善。或者進口機制、國儲制度與產能產量釋放等能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一下,或許會更好。
大廠商在挺價。這個確實有,畢竟價格掉的太厲害了。不過至少目前來看,進口鉀方面一次次說著要漲價,但卻又落了點,國產鉀出了新的月度價,因不被認可最終還是又下調迎合了一下,所以這些操作只起到了減緩價格下行速度的作用,還沒有真正成功。
出口要放開。據說磷和氮的出口制約適度放松了,前期鉀肥也已經恢復了正常報檢,看上去政策環境對市場而言是利好的,但這種利好恐怕將是長期影響因素,利好效果不會立即顯現,甚至因為國內、國際價格倒掛,還有可能加速價格的下行接軌。于鉀肥而言,目前硫酸鉀出口并不是很稱心如意的,想以此帶動氯化鉀需求恐怕還很難做到。
還有哪些利好呢?或許還有吧,但總之目前市場上并不存在強力的利好支撐。這有一點,那有一點,再一起發發力,這樣一來氯化鉀跌速暫時放緩是有希望的,甚至不排除局部會略有波動的可能(比如近日邊貿價格已略有反彈),但是氯化鉀價格想再度大漲是不用想的,除非有什么類似俄烏沖突那樣的重大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大合同咱們確實拖得起,其結果也很可能遠低于印度的價格,但是在此之前,若過程較漫長,那么進口數量是存在真的臨時減少的可能的,所以下游也不能完全躺平觀望,即便是按需采購、少進多次,但具體的節奏還是應該結合市場局勢變化而隨時調整的,否則也可能自討苦吃。
本網分析及行情數據中如有您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可致電咨詢熱線0451-88001128。想要了解更多的
化肥行情信息,請持續關注中肥網的官方網站(m.sswork.cn)、手機APP(m.sswork.cn/app)、微信公眾平臺(fert-cn)與分析師一對一交流,精彩內容不容錯過!(中肥網 作者阿杜/審稿車艷紅)